△2018城事设计节|美好新华,改造照片
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「城市更新」的话题。
这几年,大众对城市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,像“共享单车占用人行道”“流动摊点与城市管理的矛盾”“街道招牌的统一与个性”等等。
我们希望除了线上讨论,还能让大家真正行动起来。
上海交大特聘教授、《大国大城》作者陆铭说:
“街道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品,不是哪一方力量能够单独决定的。如果把街道发展交给市场来决定,只能满足经济活力维度,需要一个合作和协商的机制,让公众参与和政府的管制进来。”
△2018城事设计节|美好新华,改造照片
01.
城市更新中的「各方痛点」
「城事设计节」作为一项自下而上发起的城市更新事件,今年已经进入第三年。在研究和实践过程,我们发现了目前城市更新中的几个痛点。
? 管理困惑——难以下沉
管理者抱着美好的初衷,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,拨出资金投入社会福祉,但试错成本极高。当城市大计划落实到基层时,就会出现无法下沉、无法精细化的问题。
一旦居民的获得感不足、满意度不够,抱怨越来越多,托底压力越来越大,最后就会产生居民有痛点难以解决、有好想法没有参与途径的尴尬局面。
? 市民困惑——参与不高
而管理者的投入,并不能换来完全的理解。比如街道更新常被简单理解成“面子工程”——“这是面子上的事,跟我关系不大”“这是政府的事,要加大投入”。
? 设计困惑——经验欠妥
城市更新是这几年才提出的命题,设计师局限于从前的经验,普遍缺乏“运营思维”,项目完成后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矛盾。
? 经营困惑——缺乏保障
还有一个身份,很少提及,就是街道上的各种经营者们。他们跟街区、管理者没有沟通的空间和渠道,整治中被动接受“我还能继续待下去么?”
城事设计节一直坚持的主张:希望城市更新、微更新更重视在地性,关注每个项目曾经的历史和故事、关注每个居民的参与和体验,以实现共建、共治、共享。
02.
城市更新中的「多方共建」
两年多来,城事设计节一直在推动多方共建的新模式,但大家会经常问到两个问题:微更新由谁发起,又由谁买单?
今天,我们以国际上几个城市更新、微更新案例,分成了三种模式。
? 模式1:牵头市民+发展基金
这种模式一般由市民作为发起人,由项目发展基金提供资金,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持续更新和运营,像纽约的布莱恩特公园、高线公园都是典型案例。
“布莱恩特公园”(Bryant Park)现在是纽约最有人气的公园之一,旁边就是纽约公共图书馆。
它虽然为公共空间,但实际经营者是一家叫“布莱恩特公园公司”(Bryant Park Corporation,下称BPC)的私营公司。
70-80年代,布莱恩特公园曾是纽约恶名昭彰的“针头公园”,众多吸毒者与妓女聚集于此,一年发生的刑事案件高达500件!
▽布莱恩特公园总平面图,图源网络
1979年,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资助纽约公共图书馆进行场地维修,还提出应该将公园加入到更新中。
城市社会学家和空间利用专家威廉・怀特受聘,对该公共空间的衰败进行分析。
他认为毒品交易和流浪汉并非问题根源,是完全隔离的设计手法降低了可达性和视线通透性,因为人流量少,安全感也下降了。
怀特提出关键措施:组建公园运营机构BPC,由它负责进行改造和经营,而周边企业和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提供资助。
▽曾经的布莱恩特公园,图源网络
这得到市长阿贝・比姆和公园专员高丹・戴维斯的支持。
之后,当地社区规划委员会的主席丹尼尔・比尔德曼受雇作为执行主管实施关于公园更新计划。
他协助BPC和纽约公园局签订了租用合约,租期15年,租金为每年1美元。公园带来的任何收入都属于BPC,但BPC需要为城市承担一些义务。
▽翻新后的纽约布兰特公园,图源网络
公园通过4年的整修,于1991年重新开放。
改造包括建造新的公园入口、改善的园林设计、恢复公园的纪念碑,翻新卫生设施,以及建造两个餐厅亭和四个特许亭等。
公园里增加了可移动的椅子。它让大家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坐的位置,这会给到他们一种“自主性”,这里还是第一个推出儿童座椅的公园。
▽翻新后的布莱恩特公园,图源网络
公园将树篱与栅栏移除,将可达性降低到跟街道一样。路灯从黄色换成白色,因为黄色对于犯罪起不到威慑力,而白色路灯会让行人体验到安全。
▽翻新后的布莱恩特公园,图源网络
经过几年的运作,公园安全且清洁,犯罪率下降了73%。因为街区环境的改善,连带提升了办公室租金和入住率。
这个改造获得了2010ASLA景观专业奖,还被《纽约客》誉为“ 城市更新典范 ”。
▽整洁的布莱恩特公园,图源网络
另一个更新案例“高线公园”(The High Line )是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空中街道,总长约2.4公里,距离地面约9.1米高,跨越22个街区。
它于2009年向公众开放第一期,2014年秋天第三期开放,标志着改造完工。
纽约市公园局也同样只做监管,而给“高线之友”颁发了运营执照。这种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(PPP),即“公私合作”的管理方式,现已广泛运用在许多城市。
▽The High Line 计划,图源网络
总体设计和建设投资为1.53亿美元,除去各级政府拨款,其余1940万美元由高线之友募集或由西切尔西区的房地产开发商提供。
高线之友与纽约市签订许可协议,通过私人筹款支付90%的公园人员和日常维护运营开销,并组织公共节目和周边社区联谊活动。
据高线之友的年度税务报表,2013年其总收入为3169万美元。其中捐赠达到了3001万,占94.7%,场地租赁的收入为45万,政府拨款仅为8.7万,连1%都不到。
▽The High Line 翻新后,图源网络
高线之友最早由两位热心市民Robert Hammond和Joshua David发起,现在是一个有38人理事会的非营利组织。
理事包括纽约市公园局局长Mitchell J. Silver、城市和公园规划的学者和作家Catie Marron,福特基金会的主席Darren Walker等等,可以通过投票权决定高线之友的战略和运营等。
高线之友设置了不同等级的会员,年费从40美元到750美元不等,享受如免费的高线公园杂志订阅、礼品店折扣、特别活动的入场资格等服务。
几乎每个季度,高线之友都会举办一个高端筹款晚宴,门票最低2500美元,这成为纽约名流的社交机会,同时也帮助高线公园筹得运营费用。
一来,由于法律角色是非营利组织,员工不受传统政府的限制,因此有极大自主权;二来,大部分捐赠者把这里当成自家的后花园,步行不过10分钟就可到达。
另外,一个管理完善的公园对房产价格刺激极大。
▽高线之友的两位创始人,摄于改造前
?模式2:专业研究+主动提案
设计师一直以来都是城市更新的中坚力量,一来是设计教育中强调的社会责任感,二来是他们有很强的创意落实能力。另外一种模式,就是通过设计提案,获得城市管理者的支持或资助。
来自台湾设计和策划组织的“都市酵母”,他们将城市中的小招牌、菜市场、垃圾箱、变电箱、自行车道作为研究对象,与台北市政府确立合作关系,完成了不少范围很广的微更新项目。
比如在调研中,他们发现台湾的招牌99.8%都不合法的,政府没有相应的措施去管理,法规也异常复杂。
通过对台北城市空间研究,他们划分出5大类,包括历史门户型、历史周边发展型、现代都会商业型、复合生活型、历史街区型,试总结出材质、色彩、灯光跟城市之间的关系。
之后,台北市文化部门与他们联合推出了“小招牌制造所”计划。
▽店招大小、色彩、材料随城市环境而变
招牌虽小,但它体现的是一个整体式前进:城市管理者修改法规同时在背后支持,还有各式讲座提升商家和制造商的意识。
只有专业化团队,才能挖掘出招牌设计中的痛点:第一个它不能挡到建筑物;第二个它必须要有自己的亮点;第三个从材质和色彩上要跟当地结合。
经过几年下来的磨合,都市酵母总结出了一套可行的操作规范,一般通过1-2个月的时间,就能完成一个高度定制化的小店招设计。
小招牌制造所从2013年开始,到现在引起台北、台东、基隆、新竹各地的改变,每家商户提出他的想法跟设计师一起沟通,由设计师去选出他们想要政府可以支持他们的6家。
那些已完成的小店招,兼具设计感和烟火气,提升了街道的性格。这样的趣味招牌,成了台湾街道的一种文化元素。
▽民生社区小招牌一览 ,图源水越设计
? 模式3:商户联盟+自治创生
前两种模式有一个前提,就是城市管理者的强支撑,但日本土地的私有制,决定了城市管理者很难主导大范围的城市更新。
上世纪90年代,日本经济大衰退,房地产崩盘,影响至今,更不用说那些远郊地区了。这催生了大量扎根一方的“商业街协会”——在地居民或小商户形成自组织,参与共同治理,实现共同获益。
东京下町有块地方叫“谷根千(Yanesen)”,它包括谷中,和相邻的根津、千驮木,相当于老街或旧城的意思。
在六七十年代,谷根千区域的发展明显滞后,居民苦不堪言;从八十年代开始,商会、居民、大学生各界纷纷加入街区营造活动中,商会举办大型活动、家庭主妇创办地区杂志、学生们用设计改造古旧屋舍。
▽谷中银座商店街,图源网络
1981年,“谷中三崎垠商店会”改组成立“谷中三崎垠商店街振兴小组”,利用改组后的基金,以附近的大问寺为依托举办了第一届“谷中菊祭”。
三位家庭主妇组成了“谷根千工房”,担任“谷中菊祭执行委员会”的成员,后来还出版了地区生活杂志《谷根千》(09年已停刊)。
▽森真弓女士,图源网络
这一系列街区创生活动,孕育出了后来由非居民组织起来的“谷中学校”。
1988年,东京艺术建筑学科的前野研究室的学生们,对谷中的建筑物、街区环境、举办展览和研讨会等提出了很多建议,毕业后他们成立了“谷中学校”设计咨询机构。
1993年,他们向町会提出了举办“谷中艺工展”,把街区作为展场,让居民和商家参与开放一部分来做展览。现在艺工展已作为街区活动常年运营。
▽“艺工展”街边画廊,图源网络
无独有偶,大阪“文の里商店街”也举办过类似活动,更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强烈关注。
由于商店街大多都是由当地老人经营,不擅宣传,地段较偏,敌不过越来越多的超市、便利店,生意非常萧条。
当时66岁的协会主任Akari Etoh表示,他觉得他应该要为商店街做些什么,于是在2013年请了广告公司Keita Kusaka帮忙企划海报设计大赛。
▽2014年文の里商店街,图源网络
广告公司无偿接下工作后,找了为数不少的年轻设计师,帮忙仅存在里面的52间店铺设计海报,仅仅在三个月内就创造了将近200张的有趣海报。
虽然海报完成的速度飞快,但效果却非常好,一个月内就让来客量增加一倍,甚至外地人千里迢迢就只为了看看这些海报。
▽文の里商店街海报,图源网络
很多人只是打卡未必会消费,但街道的活力被重新激发,完全将大阪人对生活的幽默展现出来,也给其它街区带来了启发。
▽大嶋漬物店(左):“不干了,我要去玩。”
▽元祖漬文屋(右):“我要把你的内脏挖出来,然后塞满”。
03.
官宣「街区创生」主题
城事设计节提供了一种探索中的三方合作新模式:在城市管理者的监督指导下,由具备专业能力、专业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发起并推进,联合社会企业的资金技术支持和品牌力,完成微更新研究和实践,并使之成为模版作为城市更新进程中的阶段性参考。
2016年,上海市发布了中国城市的第一部街道设计导则,号召“回归街道生活,重塑街道活力”,并在近两年间围绕城市更新产生了大量的实践案例。
在编的上海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以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作为营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,在居民步行可达范围内,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。
在迈向第三年之际,我们提出了年度主题——
城市更新中的「街区创生」
我们期待用街道作为串联各地块的催化媒介,将整个区域通过街道的设计和活动连接,使其具有更为完整的连续性。
城市「街道」本身已具有一定的商业活力和居民认知,并能够联动影响激发周边几条街道生长,成长为更完整的「街区」,「创」即创造力,「生」即生命力,代表着街区的创造与新生。
为了激发街道的活力,我们一是要维护物质空间连续性,关注街道尺度、公共空间、街道景观、消费业态等影响因素;二是需要加入街道治理和社区营造组织的工作,保证在时间维度的连续性。
「城事设计节组委会」作为主办方,邀请了各领域的专业团队作为共建方,「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」也首度成为指导单位。
上海长宁区“漫步番禺”将成为启动项目,同时我们还将向其它城市开放招募。
? 街区品牌
通过挖掘街区的历史、空间及人群特点,结合未来发展的定位,通过品牌视觉方案、街区地图、街区刊物、街区社群等方式呈现“漫步街区”品牌。
▽参考意向:东京表参道,图源网络
? 街区界面
商业界面:通过参与式设计的方式,联动街道商家,运用字体设计、平面设计等将原先杂乱不美观的招牌及立面进行设计升级。
居住界面:由公共街道进入居住空间,通过小区入口处标示、灯光、家具等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不仅起到美化街道整体界面的视觉作用,更是给居住在街道上的居民一种回家的舒适感和仪式感。
街道界面:适宜漫步的街道上,应该拥有适合人停留、有街区特色的街道家具。通过产品化、符合街区品牌特色的定制化街道家具,打造真正的“漫步街道”。
▽参考意向:丹麦超级线性公园,图源网络
?公共设施
针对街区的公共设施,如电箱、垃圾桶、树池、电话亭进行更新和升级,提供更友好的步行环境。
▽参考意向:2017城事设计节改造项目,图源网络
?口袋公园
通过完善设施,增加景观的方式,增强城市口袋绿地功能。
▽参考意向:2019城事设计节拟改造地块及概念方案
?街区艺术
以快闪或永久性街区艺术装置“点亮”街道,形成让行人惊喜的有趣街道。
▽参考意向:Redball Project 艺术项目,图源网络
?品牌活动
联合商业及品牌力量,跨界解决城市问题,触发街区点击。
▽参考意向:新阿丁顿广场改造完成后举办的活动,图源网络
?商业联盟
将街区商户和居民聚集起来,共同参与讨论和治理,实现共赢。
▽参考意向:文の里商店街协会,图源网络
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方式,打造成一个有活力的漫步街区。
《上海街道设计导则》里这么来描述“一条理想的街道”:不仅仅是允许车辆、行人通过的基础设施,还应该有助于促进人们的交往互动;推动环保、智慧新材料、新技术的应用;增强城市魅力和激发城市活力。
2019城事设计节期待你的加入!
商务合作:info@assbook.cn
媒体合作:media@assbook.cn
参考来源:
01.《从布莱恩特公园看城市公共空间的私有化管理》,作者洪文迁
02.《市政厅|纽约高线公园:活力空间对应活力组织机制》,作者张宁,来源《澎湃新闻》https://m.thepaper.cn/newsDetail_forward_1384584?from=groupmessage&isappinstalled=0%E7%AD%89%E7%AD%89
03.《世界上人气最旺的城市公园:纽约布兰特公园,从城市毒瘤到城市IP的故事》,来源TOP产业办公研究院,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W14Gd08bVkMHAsHey42MMg
除特别注明外,图片来自网络。
2019NNN城事设计节|街区创生 发起方:城事设计节组委会
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城事设计节组委会所有。